中国最早的职业演员,大约产生于西周末年,那时称“优”。这些“优”是奴隶主贵族的家养奴隶,善歌舞,会模仿别人的语言和动作,专供贵族声色之娱。优孟就是春秋时楚国国王的“优”。
优伶的社会地位从来就是卑微的,职业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欢乐。有的优伶则“献媚邀宠”,以博得安乐。优伶邀宠的手法无非就是以艺或色,或艺色并用,双管齐下。他们经常在帝王或权贵的身边,有机会察言观色,投其所好。
优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,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。优伶从先秦优伶的滑稽戏脱胎而来,经过汉魏六朝的故事剧、唐朝的参军戏、宋代的南戏、元朝的杂剧、明清的传奇等发展阶段,逐渐走向成熟。优伶(后来称戏曲)也从最初专供统治者玩乐的工具,逐渐成为下层民众娱乐身心的艺术形式。
古代关于百姓的称呼有很多,比如黎民,据《礼记·大学》载:“以能保我子孙黎民。”这里的黎民指的就是普通百姓。与此相近的还有黎首、黎庶、黎元等,如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中有 “穷年忧黎元,叹息肠内热” 。有部分学者认为,这里的“黎”是“黑”的意思,与古代百姓所戴头巾有关。古时候,百姓通常将头发挽成髻,然后包上头巾,而当时规定百姓只能用黑色头巾,因此称百姓为黎民。
“黔首”也是用来称呼老百姓的,这种称呼在战国时比较流行。《吕氏春秋》《战国策》《韩非子》等书中都出现过这个词。“黔”即“黑”的意思,当时的老百姓不能戴冠,黑黑的头发露在外面,所以被称为“黔首”。另一种说法也是与百姓所戴头巾颜色有关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于秦始皇二十六年“更名民曰黔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