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内江KTV招聘网 > 内江热点资讯 > 内江励志/美文 >  《永乐大典》修成永乐五年 十一月《永乐大典》修成明

《永乐大典》修成永乐五年 十一月《永乐大典》修成明

2022-07-26 04:20:34 发布 浏览 763 次

《永乐大典》修成

永乐五年(1407)十一月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明成祖朱棣亲自为此书写序。永乐元年(1403)七月,明成祖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,参照《韵府群玉》、《回溪史韵》二书的例子,采集各书所载事物,按类编排,而统之以韵。解缙等奉命而行,于次年十一月编成进呈,朱棣赐名《文献大成》。不久,朱棣认为所书事物多有遗漏,又命姚广孝、刘季篪与解缙一起重新编辑,又特别命令王景、王达等5人为总裁,邹辑等20人为副总裁,陈济等为都总裁,征调四方老宿文学之士为纂修,选善书的国子监及郡县生员为缮写,由光禄寺供饮食,共2 169人,开馆于文渊阁。同时,明成祖又派官员分行天下,搜求遗书,以备收录。历时五年修成,改名《永乐大典》,全书共22 937卷,装订11 095册。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,也是迄今世界所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。

郑和

郑和(1371~1435)本姓马,小名三保,云南人,回族。郑和出生于穆斯林家庭,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(今麦加)朝圣,这使郑和自幼受到了家庭探险精神熏陶。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,被派往燕王府。他精明能干,谦恭谨慎,博辩机敏,被朱棣视为心腹。朱棣即帝位后,赐他姓郑名和,人称三保太监。1405年~1433年,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,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,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。

苏禄国王来朝

苏禄本是一个群岛国,有东王、西王、峒王总理其事。永乐十五年(1417)八月,几位苏禄国王各率其亲属及随从,组成340余人的使团,漂洋过海,长途跋涉,带着珍珠、宝石、玳瑁等物来到中国。这是苏禄国王对郑和使团访问苏禄的回访,也是继渤泥、满剌加国王之后,又一次海外国家首领亲自率领使团来中国访问。在京期间,三王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。后来,东王在南归途经德州时,不幸因病去世。成祖命令按照王礼祭葬,并派礼部郎中陈士启前往主持祭礼,赐谥“恭定”,并在德州为东王营建了壮观的陵墓。永乐十六年(1418)九月一日,成祖亲自为苏禄东王墓碑撰写碑文,对其表示深切的缅怀与悼念之情。

迁都北京

明朝最初建都南京,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,便有了迁都的想法。北京是他的封地,他深知该地作为中原的门户,地形之固、关隘之险、人才之聚、经济之富。尤其是南北大运河疏通之后,营建北京和迁都的物质条件更加成熟了。永乐十四年(1416)十一月,朱棣颁诏命群臣商议营建工程事务。他命平江伯陈督运粮储及木料赴北京,这样营建工程正式开始,全国的工匠、民工云集北京。北京的工程分内城、皇城和紫禁城三个部分。内城基本上取元大都的南部,只是南垣稍稍向外扩展。皇城位于元城旧址,宫殿虽模仿南京的规制,但更为壮丽。由于元宫在明初已被拆除,因而实际上是重建。永乐十八年(1420),北京宫殿告成。永乐十九年(1421)正月初一,朱棣正式迁都北京。从此,北京就成了明王朝的都城。

明成祖猝死榆木川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