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内江KTV招聘网 > 内江热点资讯 > 内江励志/美文 >  矜名不如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?崇尚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更有趣味熟

矜名不如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?崇尚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更有趣味熟

2022-08-29 18:29:44 发布 浏览 480 次

矜名不如逃名趣,练事何如省事闲?

崇尚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更有趣味,熟谙世事怎如减省一事更为轻闲?

【点评】

此处讲的是如何在声名与做事问题上进行取舍。名与事,这是人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一虚一实,与人在世间的存在息息相关。洪应明认为,在“名”这个问题上,逃避名声比崇尚名声更有闲散之趣;在“事”这个问题上,与其在洞悉人情世故之后,让自己历练出随机应变的能力,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付出身心疲惫的代价,不如从主观上尽量省事、能不做事就不做事,更来得悠闲。这是人生的“减法”原则,通过主观抑制,在最大程度的削减中获得人生乐趣,甚至表现出追求“极简”、削减至零的倾向。

在古人看来,“逃名”是极高的境界。西晋时有个人名叫胡威,其父胡质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担任荆州刺史,以忠正清廉著称。胡威从京城洛阳去荆州探望父亲,由于家中清贫,没有车队仆从,只是单身骑驴而行。他在荆州住了十余天后,告别父亲,起程回家,父亲赐他一匹绢。胡威问父亲:“您为人清高,不知从何处得到此绢?”父亲说:“这是我俸禄的结余,作为你路上的开销。”胡威这才接受,踏上归程。每到一个客栈,他就自己放驴、取柴做饭,吃完后再与旅伴一起上路。胡质帐下有位都督,此前请假回家,暗中置备好路上所需物品,在百余里外等着,邀请胡威结伴同行,事事帮着胡威打理,还请他吃饭。胡威心中生疑,于是引他说话,得知实情,就用父亲送的绢偿还此人,让他回去。胡威后来把此事写信告诉父亲,胡质把这名都督打了一百板子,予以除名。胡威后来做了徐州刺史,为官清廉,治理有法,当地风化大行。晋武帝司马炎召见他,谈起往事,武帝感叹其父胡质的清廉,并问胡威说:“你和你父亲谁更清廉?”胡威说:“我比不上我父亲。”武帝问:“你父亲哪方面胜过你呢?”胡威回答说:“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,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,所以我远远不如父亲。”

山林是胜地,一营恋便成市朝2;书画是雅事,一贪痴便成商贾。盖心无染著2,欲境是仙都;心有系牵,乐境成悲地。

市朝:市场和朝廷。指争名逐利之所。

染著:佛教语。谓爱欲之心浸染处物,执著不离。

山间林下确是美妙之境,可是一起谋求留恋之心,同样会变成争名逐利的场所;书法绘画确是风雅之事,可是一动贪欲痴迷的念头,同样会变成追求利益的商人。所以只要心灵没有受到欲念的浸染,即使置身人欲横流之中,也能建立内心的仙境;如果心中有所牵挂,即使处在快乐的环境之中,也像生活在悲惨的苦海之中。

【点评】

禅宗有个著名的故事:慧能去广州法性寺,正值印宗法师讲《涅槃经》。风吹幡动,因有二僧辩论风幡,一个说风动,一个说幡动,争论不已。慧能插嘴说:“不是风动,也不是幡动,是你们的心在动!”心是什么样子,眼中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,《菜根谭》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。山林自是隐居胜地,可是如果把隐居山林视为沽名钓誉的手段,山林也就变成闹市;书画本是高雅之事,可是一旦陷入贪求迷恋之中,也就和商人没什么两样了。《高逸沙门传》中说:东晋高僧支道林托人向竺法深买印山,准备到那里隐居,竺法深回答说:“从没听说巢父、许由买山而隐。”巢父是尧时的隐士,住在山里,不营世利,年老后以树为巢,睡在上面,故号巢父;尧帝想把天下让给许由,许由断然拒绝,跑到水边去洗耳朵。支道林听到竺法深的话,感到非常惭愧。

芦花被下卧雪眠云,保全得一窝夜气2;竹叶杯中吟风弄月,躲离了万丈红尘。

夜气:夜间的清凉之气。儒家谓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。

躺在芦苇花絮成的被子里,仿佛卧在洁白的雪花或云朵上安眠,能将夜间的清凉之气保全在被窝中;端着竹叶沏成的香茶吟玩风月,可以远离人世间的滚滚红尘,尽享闲适潇洒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