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所:即“能”与“所”的并称。自动之法(主体)叫做“能”,被动之法(客体)叫做“所”。例如能见物的“眼”,称为“能见”;为眼所见的“物”,称为“所见”。又譬如“六根”对“六尘”,“六根”是“能缘”,“六尘”为“所缘”。总之,“能”与“所”具有相即不离与体用因果的关系,故称“能”“所”一体。
性相如如:指体性与相状。不变而绝对的真实本体,或事物的自体称为“性”;差别变化的现象和相状称为“相”。性与相其实无异,仅名称有别。说性即说相,说相即说性。如说火性即说热相,说热相即说火性。如如,是不动、寂默、平等不二、不起颠倒分别的自性境界。如理智所证得的真如叫作“如如”。
四众:指构成佛教教团的四种弟子众,又称“四辈”、“四部众”、“四部弟子”。有两种含义:其一指出家之四众,即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。其二指僧俗四众,即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。
智隍禅师,最初参拜五祖弘忍,自己宣称已经得到了正宗传授。智隍居住在庵室里长期打坐,累计二十年了。惠能大师的弟子玄策,游历到河北一带,听说了智隍的名声,便造访智隍的庵室,问:“你在这里干什么?”
智隍回答说:“入定。”
玄策问:“你说入定,是有心念入定呢,还是无心念入定呢?如果是无心念入定的,一切的草木瓦石无情众生,应该都能达到入定;如果是有心念入定的,一切含有意识的有情众生之类,也应该能达到入定。”
智隍说:“当我真正入定时,看不到我有‘有无’的心念。”
玄策说:“看不到‘有无’的心念,就是常定,怎么又有出入之分呢?如果有出有入,那就不是真正的定了!”
智隍无言以对。过了很久,问玄策:“你师承的是谁啊?”
玄策说:“我的师父是曹溪山六祖惠能大师。”
智隍问:“六祖惠能大师认为什么是禅定?”
玄策说:“我师父说,法身圆融玄妙湛然常寂,性相体用一如,五蕴和合,本来是空,六尘也不是真实存在。既不出,也不入,不执于定,不生散乱心。禅的本性是不执无滞的,要住禅寂。禅性无生,要超离执著禅的念想。心如同虚空一样,不存在对虚空的度量。”
智隍听到这样说法,直接来拜谒六祖惠能大师。
惠能大师问:“你从哪里来?”